实盘配资盘 2007年,山西“穷”墓地,挖出上千件宝藏_河口村_考古_西周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2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  

实盘配资盘 2007年,山西“穷”墓地,挖出上千件宝藏_河口村_考古_西周

2007年5月实盘配资盘,山西翼城县的公安局突然接到大河口村的报警电话。

警察同志,我们这里有情况,最近来了一伙盗墓贼,天天挖洞,动静可大了。

接到报警电话后,翼城公安立马出动前去现场勘察情况,还专门通知了省城的专家。

很快,一支考古专家队抱着既紧张又担忧的心情来到大河口村,不过没多久,他们就失望了。

“到处都是墓洞,都说贼不走空,这里肯定没什么好东西了。”

考古队成员四川勘察,除了盗洞外,确实发现了有古墓存在的痕迹。

但他们都已经不抱希望,一是有盗墓贼活动过,二来,大河口村附近有两个诸侯国级别的墓葬。

老话说,一山不容二虎,

展开剩余92%

被夹在中间的大河口村墓地规格应该不会很高,最多就是个土地贵族,和其他墓地比起来,就是个“穷”墓地。

但考古队来都来了,还是想看看这墓地什么样,可没想到,越深挖,惊喜和意外竟随之而来。

01被遗忘的墓群

这次考古队的领队是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谢副所长带队。

当他们和警方一起抵达大河口村时,盗墓贼早已逃之夭夭。谢所长和队员在村外的稻田里,发现了十余个盗洞,洞口还有许多破碎的陶瓷片,顺着痕迹向北走,

几座大墓明显已经被盗,里面的陪葬品都已经被扫劫一空。

这一幕让很多考古人员十分泄气,但谢所长仔细观察后却觉得有些不对劲,根据他的经验判断,这里应该是一个墓葬群,南方肯定还有大墓。

于是一群人开始向南方走去,但村民却很疑惑,南边也是稻田,村民都已经翻种过不知多少代,从未听见有什么宝藏出现。

但谢所长相信自己的判断,带着队员径直把洛阳铲深入地下,带出来的东西让谢所长眼睛一亮。

“这是……五花土!果然没错,这地下还有大墓。”

谢所长所说的五花土,是考古里的专业术语。

被人工翻动发掘过的土称为熟土,没有经过人工翻动的土称为生土。

古人挖土坑墓时,会破坏自然土的原有层次,导致熟土生土混合,变成五花土,这种土经过千百年也不会化合。

因此,地下出现五花土,也就意味着找到了墓穴。

更令谢所长惊喜的是,五花土的范围不仅广,还很深,有些地方甚至深达十米。

这些信息表明,这很可能不单单是一个墓穴,而是一个墓葬群。

果然,经鉴定,

这是一片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墓葬群,而且附近没有盗洞痕迹,里面的东西很可能保存得比较完好。

这本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,但考古队员们却显得很平淡。

因为他们知道,古人对于墓地的选取一般都很讲究,像王公贵族们的墓地选址,对环境更为看重。

可大河口村的这片墓葬群,却坐落在一处高低不平的土台上,周围既无山水,也无风景,而且,

就在大河口村不远处的曲村镇,于1978年挖出了西周晋侯墓,再近一点的绛县,也挖出过一个倗国古墓。

旁边有这样两个重量级大墓,这个大河口村的墓群主人想来身份不会太高,一个贵族便是顶天了。

可就在考古人员失望之时,

试挖掘阶段却出现一个惊喜,随着挖掘的惊醒,谢所长越发感到心惊,甚至直言:

“做了20几年考古,挖了这么多墓,头一次像这样,越挖越怕”。

02神秘墓葬群

随着挖掘工作的有序进行,这群幸运地被盗墓贼遗忘的墓群开始展露真容。

刚挖了没多久,工作人员便有了惊人的发现——整个墓葬坑仿佛一个巨大的藏宝库。

仅仅在墓室二层的平台墙壁上

,就发现了11个陪葬壁龛,里面放着大量漆木器,原始瓷器和各种陶器。

这一发现瞬间推翻了考古人员原本的想法,这墓葬主人恐怕不仅仅是贵族,他的身份,或许远比他们猜测的要高得多。

因为像这座古墓中出现11个壁龛,并且壁龛中填满陪葬品的情况极为罕见,甚至称得上西周考古史上的头一回。

不仅如此,考古队员们还在泥土中发现了两个1米多高的漆木佣,虽然在地下埋藏了3000多年,但保存依旧完好,依稀可见人佣的面容,这一发现在西周考古史上更加少见。

考古界对于漆木佣有这样一句话,叫

“干千年、湿万年、不干不湿只半年。”

意思是漆木佣不好保存,只有在极端干燥,或极端潮湿的环境中才能保存,而北方因为黄河流域多次改道,导致地下水位不稳定,大河口村正好就是这样一片不干不湿的地区,漆木佣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完整出土,无疑是非常幸运的。

接连挖出的宝贝让考古人员分外激动,而高兴之余,谢所长心中也有一丝疑惑。

按照墓群的位置来看,这里墓主的身份应该不会太高,可现在发掘出的宝藏,却已经接近国君的标准,这位墓主究竟是谁?

03消失的国度

要想知道墓主人的身份,就只能从主墓里的棺椁一探究竟。

可遗憾的是,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棺椁后,却发现里面的墓主已经完全腐朽成灰,无法提供辨别身份的信息。

但工作人员没有被难倒,从墓坑中,

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青铜、玉器等陪葬品,有

礼器、兵器、工具、饰品,还有车马器具,几乎是一个人所有的生活用品。

更重要的是,工作人员们还在坑中发现了

24件青铜大鼎,9件青铜簋(gui三声)

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有点摸不着头脑,这墓主到底是谁,怎么比周天子还牛?

原来,“鼎”在古代被当做一种祭祀礼器,在先秦时期,还被当做是政治权利的象征,很多有关”鼎“的成语都有王权的身影,比如“九鼎至尊”,“问鼎天下”等。

西周时期,不少国君下葬都会有青铜鼎做陪葬品,甚至还有专门的规格标准,比如周天子就是9鼎7簋。

可现在这不知名墓主的青铜器规格竟远超周天子,实在令人匪夷所思。

墓主尸骨无存,工作人员只能从青铜器上入手,试图找到有关墓主的身份信息。

在古代,青铜鼎是珍贵的物品,主人常常会在青铜器上篆刻铭文,以记载自己的丰功伟业,因此,青铜铭文也是判断墓主身份的重要依据。

很快,

考古专家就在一件

三足铜簋的盖子内部,发现了一段重要的铭文:

芮公舍霸马两玉金用铸簋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芮国国王给一个叫“霸”的地方,赠送了马匹和铜器,于是“霸”的统治者,就做了这样一件簋来纪念芮王的恩德。

既然是芮王送东西,那收礼的人多半也是君主,难道说这个墓葬群,埋葬的竟是一国之主么?

可大河口村在西周是晋国的领地,怎么会又冒出个“霸”国?

04墓葬解密

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,越来越多的痕迹告诉工作人员,大河口村的这片墓群,的确是一个来自一个叫“霸”的国家,并且这个国家不是晋国的附属国,而是一个独立的国家。

墓群中出现的大量青铜器上,都铭刻有“霸”的字样,并且,谢所长在查阅资料时发现,在晋国候的墓葬品中,也出现过“霸伯”两个字。

古代周天子分封天下时,以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”分爵位,“伯”也是君主称谓,如此来看,“霸伯”应该就是一国领主,领地大概在现今的大河口村附近。

并且从墓坑中出土的青铜器,车马坑等物品推测,霸伯是有一定政治权利的,应该是独立的王国。

可既然是国王,为何在史料上从来没有关于“霸国”的相关记载呢。

很可能是以下几点原因。

首先是政治影响力太弱。

周天子分封时,史料中仅记载的就有160多个国家,后来天子还时不时地给自己后代继续分封领地,于是各种小国接连出现,有些国家没发生大事,史书上自然也就不会记载。

其次是霸国可能不是中原小国,而是异族群居。

山西当时属北方,有不少胡人和中原人混居,有些胡人一个族群也会形成一个国家。

而且,这片墓葬地的许多细节,和来自中原的晋国人有很多不同。比如,霸伯的墓葬口小底大,呈倒梯形,墓主人头朝西,腰部还有个殉葬坑,坑中有一具幼狗的尸骨。

而晋侯墓的墓主人头朝北,腰部没有殉葬坑,这是典型的西周贵族埋葬习惯,和霸伯墓明显不同。

经过专家研究查证,他们认为,

霸国很可能是狄人国家,具有独立的主权

,并且非常富有,不过由于不在西周分封体系中,自然也没有中原史官记载。

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在春秋时期,

晋国为了扩张领土,四处征战,霸国位于晋国旁边实盘配资盘,很可能在晋国扩张的途中被消灭吞并,于是自此消失。

发布于:天津市